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食物與社會
Food and Society 
開課學期
103-2 
授課對象
 
授課教師
簡妤儒 
課號
Soc2049 
課程識別碼
305 23320 
班次
 
學分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五6,7,8(13:20~16:20) 
上課地點
新405 
備註
兼通識A5*。。A5*:公民意識與社會分析領域。可充抵通識
總人數上限:65人
外系人數限制:30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1032Soc2049_FoodSoc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食物與社會

吃,是基本的生存需求;不過吃這件事,不只牽涉自然和生理的規則,更具有社 會意義。食物的生產與消費涉及複雜的社會活動,並且還會維繫、改變或創造人 與人的社會關係。這門課希望讓同學從觀察與分析日常生活飲食開始,應用社會 學的想像力來探索食物生產與消費過程中的社會意義和權力關係。

本課程分為四大單元,包括「我吃故我在」、「當代食物生產消費的劇變」,「健 康和風險爭議」、以及「新飲食社會運動」。課程從個體的飲食行為出發,慢慢 上溯生產結構的轉變,以及牽涉其中的爭議和危機,最後又回到重新發現消費與 生產的連結,以改變的契機作結。我們會探討當代飲食產銷因為全球化與新興科 技發明後產生的改變與挑戰,以及討論近來延燒台灣社會的幾項食品生產與安全 風險的重大爭議,包括農耕停水、食品安全等。這門課除了老師講課之外,更著 重同學的參與和心得報告。因此,課程進行方式還包括課堂上小組討論,以及相 關影片的閱聽分析。我更希望同學能夠練習批判性地閱讀文獻,並學習分享你的 觀點和想法。因此課程要求同學進行個人飲食的觀察分析作業,並透過分組來完 成一項關於飲食經驗的調查研究。
 

課程目標
本課程希望能達到以下四項目標:
1)讓同學發掘其飲食經驗和社會結構、技術產 業變遷、社會階級、以及飲食文化等因素之間的連結。

2)從社會學的角度分析食 安問題、風險爭議、土地倫理等有關食物生產消費爭議的成因,並嘗試提出解決 的方法。

3)瞭解全球化與台灣飲食經驗和食安風險之間的關係,從中反思台灣糧 食主權與安全的爭議和出路。

4)從生活中實踐綠食育,積極參與打造友善環境的 飲食和消費文化。
 
課程要求
授課進度

●第一週 2/27 和平紀念日補假

●第二週 3/6 課程簡介
本週說明課程內容與進行方式,以及勾勒出食物研究的社會學觀點。 活動:自我介紹與台大屋頂農園導覽

●單元一: 我吃故我在:個人在社 會中的際遇與位置 我們對食品的口味,並不全是天生,而是受到身處的社會文化過程所薰陶而成 的,那麼究竟有哪些因素影響到我們的飲食行為呢?

●第三週 3/13 品味與階級地位
品味是如何形成的?社會階級如何形塑飲食慣習(habitus)? 李恬儀,2004,《檳榔商品化的形成與消費文化轉變之研究》,國立台灣大學森 林學研究所碩士論文。Cha2, Cha5。

Fernandez-Armesto, Felipe 著,韓良憶譯, 2005,《食物的歷史:透視人類的飲 食與文明》 (Food: A History)。台北:左岸出版社。Cha 5

延伸閱讀*Bourdieu, Pierre, 1984, “Introduction,” in Distinction, pp.1-7, Chicago: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.

延伸閱讀*Seymour, Diane, 2004,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Taste”, in Culinary
Taste- Consumer Behaviour in the International Restaurant Sector, pp.1-22, Elsevier.


●第四週 3/20 飲食文化與認同
認同如何透過飲食文化而彰顯或鞏固?全球化或社會變遷又如何改變飲食文化?

陳玉箴,2008,〈食物消費中的國家、階級與文化展演: 日治與戰後初期的「臺灣菜」〉,《臺灣史研究》,15(3): 139-186。 延伸閱讀*張亭婷、張翰璧,2008,〈東南亞女性婚姻移民與客家文化傳承:越南與印尼籍女性的飲食烹調策略〉。《台灣東南亞學刊》,5(1): 93-146。

延伸閱讀*Corrigan, Peter 著、王宏仁譯,2010,《消費社會學》。台北:群學。
Cha. 8


●第五週 3/27 校外參觀教學
紹興社區公共農園導覽
2:40PM 在台北市青少年育樂中心門口集合。(育樂中心地址:仁愛路1段17號) Reminder:繳交五日飲食日記

●單元二: 當代食物生產消費的遽 變 食物從被生產出來,到成為我們盤中佳餚,究竟走過了多少環節?現代食物生產消費鏈是怎麼被創造出來的?為什麼現代食物看似豐富多元,卻大多是玉米做 的?為什麼麥當勞、星巴克會成為我們日常的飲食選擇?戰後台灣的食物選擇和 和飲食文化,究竟經歷了什麼樣的結構性的重大改變?

●第六週 4/3 補假

●第七週 4/10 食物與性別
飲食經驗中的性別分化是怎麼來的?現代化的烹調器具對女性經驗的影響是什 麼? 張珣,2007,〈文化建構性別、身體與食物:以當歸為例〉。《考古人類學刊》67:71-116。

延伸閱讀*秦先玉,2013,〈打開鍋蓋說亮話–從日本電氣釜到臺灣電鍋〉。《科 學發展》484;18- 24。

客座演講:吳燕秋(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博士後研究)

●第八週 4/17 當代生產:綠色革命與集約生產
什麼是綠色革命? 綠色革命與石油能源的關係?食品的生產過程如何變成工業化 與國際化,這又對現代人的飲食經驗造成什麼樣的影響? 農業工業化和畜牧業的 工廠化經營對於健康和環境有什麼影響?

Fernandez-Armesto, Felipe 著,韓良憶譯, 2005,《食物的歷史:透視人類的飲食與文明》 (Food: A History)。台北:左岸出版社。Cha 8

延伸閱讀*Pollan, Michael 著、鄧子衿譯,《雜食者的兩難:速食、有機和野生食
物的自然史》。台北:大家出版社。

延伸閱讀*Pollan, Michael 著、蕭秀姍 黎敏中譯,2008,《到底要吃什麼?速食、 有機和自然野生食物的真相》。台北:久周出版文化事業有限公司。Cha. 4, 8, 9 延伸閱讀*Patel, Raj 著、葉家興等譯,2009,《糧食戰爭》。台北: 高寶國際公司。 延伸閱讀*Carson, Reachel 著、李文昭譯,2008,《寂靜的春天》(二版)。台北:晨星。

小組完成分組

●第九週 4/24 農業技術史校內參訪:參觀磯永吉小屋
台灣稻作品種和台灣農業技術是怎麼發展出來的?從磯永吉的故事瞭解日治時 期「農業台灣」的歷史。

2:20PM於磯小屋門口集合。


●第十週 5/1 當代消費:麥當勞化的飲食經驗
什麼是麥當勞化? 為什麼麥當勞化蔚為主流? 這個現象如何形塑個人飲食經驗?
這樣的飲食經驗造成什麼社會影響?
Ritzer,George 著、林祐聖、葉欣怡譯,2002,《社會的麥當勞化》(The McDonaldization of Society)。台北:弘智文化。Cha. 1, 2, 9

延伸閱讀*Goody, Jack 著、王榮欣、沈南山譯,2012,《烹飪、菜餚與階級: 飲食人類學經典》。台北:廣場出版。Cha 5〈工業食物:朝向一種世界菜餚的發 展〉。

Reminder:繳交田野心得報告(校內與校外田野活動擇一)

●第十一週 5/8 當前農業困境:搶水搶地
台灣為何缺水?農業用地與農業用水的政策變遷如何影響農業發展。 吳音寧,2007,〈春雨落在休耕的城外〉、〈世紀末農地大清倉〉,《江湖在哪裡-- 台灣農業觀察》。台北:印刻。 延伸閱讀*黃書緯,2012,〈從水庫到引水,台灣水資源分配模式的轉變與困境 萎縮現象〉,發表於台灣社會學年會。 延伸閱讀*李丁讚,2013,經典演講〈水污染的治理:以香山為例〉,收錄於《風和日麗的背後-水\科技\災難》,新竹:交通大學出版社。


●單元三: 健康與風險爭議 工業化的農業生產模式以及全球產銷系統的鞏固,看似確保和增加了我們消費的 選擇,不過,卻也帶來越來越多圍繞著食品安全和農業永續的挑戰。農業工業化
究竟造成了什麼樣的挑戰,我們究竟要怎麼面對這些新興的風險呢?

●第十二週 5/15 食安風暴和基改爭議
為何食安風暴那麼多?基改食品為什麼有爭議?

DeLind, Laura B. and Philip H. Howard. 2008. “Safe at any Scale? Food Scares, Food Regulation, and Scaled Alternatives.” Agriculture and Human Values 25:301–317. 延伸閱讀*Schurman, Rachel, and William A. Munro 著,池思親譯,2014. 《把「吃什麼」的權力要回來:掰掰孟山都,世界公民的糧食覺醒運動》。台北:臉譜出
版。

影片賞析:GMO OMG

客座演講:賴曉芬(主婦聯盟基金會秘書長)
Reminder:繳交五日飲食日記 II 分析


●第十三週 5/22 營養學的建構論
營養的知識和養生的概念是怎麼來的?發生疑慮或爭議的時候是怎麼解決的? Karin Carrety, 〈社會世界、行動者網絡與爭議,以膽固醇、飲食中的脂肪與心 臟病為例〉,收錄於《科技渴望社會》,2004,台北:群學。Cha 8. Levenstein,Harvey 著、簡秀如譯,2014,《食不由己:揭露科學家、政客及商人 如何掌控你的每日飲食》(The McDonaldization of Society)。台北:麥田出版。Cha.
6-7.

Reminder:繳交作業

●單元四: 反省、抵抗與運動 既然許多當代飲食危機是來自於生產和消費過程的斷裂,消費者如何可以展現自 主權?我們怎麼樣重新建立和食物源頭的連結呢?


●第十四週 5/29 消融城/鄉,產/銷的二元對立
李丁讚,。2011。〈公民農業與社會重建〉,《台灣社會研究季刊》第 84 期: 431-464。

延伸閱讀
*Macias, T. 2008. “Working toward a Just, Equitable, and Local Food System: the Social Impact of Community-based Agriculture”, Social Science Quarterly, 89(5):1086-1101.

●第十五週 6/5 剩食和重分配
現代食物產銷模式中為何產生浪費? 有哪些社會機制可以減少浪費?
Stuart, Tristram 著、李靜怡譯,2012,《浪費:全球糧食危機解密》。台北:遠 足文化。Cha. 7, 8. 陳曉蕾,2011,《剩食:香港人每天丟掉的超過三分一是食物》。香港:三聯。 選讀。

影片賞析:你在浪費食物嗎?

Reminder:繳交加分報告期限


●第十六週 6/12 期末報告
各小組準備進行 5-7 分鐘的影片/簡報報告,並且回應同學的提問討論。


●第十七週 6/19 端午節放假

●第十八週 6/26 期末末考周放假


相關演講包括但不限於以下:
●3/23-3/27 社會周相關演講活動。(每天 18:30 起,台大社會社工系館。活 動詳情可於 3 月中於台大社會系學會 FB 查詢。)
●3/26 (四)12:30-14:00 周四社會學演講。Xaq Frohlich:An Informational Turn in Food Politics: Regulating Diet and Health on Food Labels (社 會系 R401)。
●5/4 (一) 12:30-14:00 全球變遷研究中心農創與社會研究演講。黃舒楣:
以食物再定義「新界」,弱勢社區的耕種實踐。(全變中心前棟二樓 R202)。
●6/1 (一) 12:30-14:00 全球變遷研究中心農創與社會研究演講。蘇碩彬:
飲食的文化與社會。(全變中心前棟二樓 R202)。


注意:作業請於繳交截止日上傳繳交至 ceiba 作業區,逾期每逾一天成績*0.8。
(隔天中午前繳交成績*0.8,次一天中午前*0.64,再遲一天*0.512,以此類推。)
歡迎提前繳交。
3/27 五日飲食日記 I 10%
5/1 田野參訪報告(校內或校 外活動擇一撰寫心得) 15%
5/15 五日飲食日記分析 II 15%
5/22 作業 15%
6/5 加分心得截止 外加最多 3%
6/12 期末成果報告 25%
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 
指定閱讀
待補 
參考書目
待補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五日飲食日記 + 分析討論 
25% 
選擇連續五天詳細紀錄你的飲食行為,包括和誰一起進餐,誰準備食物的(人), 你為什麼做這個選擇(事),什麼時候吃的、花了多少時間吃(時),花費、在哪 裡(地),你吃了什麼、你是否知道主要食材在哪裡生產(物),以及你覺得你的 飲食行為有什麼樣的社會意義等。3/27 中午截止。(10%) 期中過後我們會重新回顧你寫過的飲食日記,讓你選擇一個課堂上曾經閱讀討論 過的社會學視野(例如階級、認同、麥當勞化、綠色革命等)來更深入分析你的 飲食行為。你也可以分析過去這五天內,哪些飲食行為最令你驚喜、愉悅,以及 記錄你的飲食,是否會影響你未來的消費行為,為什麼?(2 頁,單行間距,12 級字)。5/15 中午截止。(15%)  
2. 
田野觀察報告  
15% 
在校內與校外田野活動中擇一,撰寫 2 頁(單行間距,12 級字,照片空間不計) 的田野報告,說明你在田野觀察中的收穫、想法、或其他反省。5/1 中午截止。 
3. 
作業 
15% 
從以下作業項目中選擇一項著手實行,並記錄操作過程,說明你的觀察、困難, 以及心得。(作業單行間距,12 級字約 3 頁。)作業繳交截止日為 5/22 中午。 A.實驗心得報告:準備與料理一道只用台灣本土食材的料理,紀錄下你取得食 材的過程(包括你如何確定這是台灣本土食材),以及料理的心得。(本實驗 歡迎幾位同學找時間一起實行,如果可以的話,更歡迎將成品拍照和同學分 享)。 B.實驗心得報告:連續記錄三天剩食,每餐記錄下自己的剩食,討論剩食產生 的主要原因,以及觀察討論你的剩食去了哪裡,其中哪些可能是可以避免或 可再循環的。 C.實驗心得報告:三天不使用免洗餐具(外食自備餐具、飲料杯、或外帶器 皿)」,記錄下自己實行過程中的困難或反省。 D.實驗心得報告:自己孵豆芽,並將孵出來的豆芽做成料理。記錄下孵育和料 理的過程與心得。 E.訪問你家裡主要負責煮食的人:「你覺得什麼是你們家的招牌料理?為什 麼?怎麼來的/開始的?」。並請試著分析這道招牌料理和你個人記憶、情感 或認同的關係。 F.訪查心得報告:參觀有機農夫市集(例如,水花園有機農夫市集,每周六上 午 11:00-下午 5:00 于思源街一號 (臨捷運公館站四號出口的台北自來水花 園廣場)),與至少三名生產者或消費者聊天,詢問他們參與活動的動機與感 想,整理並整合分析這種特別的生產和消費行動的社會意義。 G.撰寫三周課堂指定讀物的讀書心得(各約兩頁),內容須包括 1) 總結讀物 的主要論點;2) 提出你的疑問或想法,詳細說明支持或證明你的觀點。 H.自行提出其他和老師討論,得到老師認可的作業方案。  
4. 
課堂參與和表現  
20% 
依照同學的課堂出席率和參與程度評分,包括教師不定時在課堂上要求同學填寫 上課與閱讀心得回饋,以及同學按照 TA 指示準備小組討論活動並積極參與的情 形。期末由 TA 依照出席狀況、心得回饋單品質、和課堂參與討論的貢獻度和表 現進行評分。  
5. 
期末報告 (6/12 課堂進行短片或投影片報告) 
25% 
根據興趣組成 4-6 人小組,從以下題目中選擇一個符合本課程內容的主題,透過 小組合作及討論的方式腦力激盪進行調查,期末製作投影片或短片進行口頭報 告。期末報告評分除了評估小組共同成果之外,並採納小組成員互評貢獻度來斟 酌個人評分。 A. 一個改善當前飲食問題或爭議的 創意提案 。 B.台大屋頂農園改進計畫:訪問台大屋頂農園認養人,針對當前經營問題 或目前空間配置提出具體 改進計畫 。 C.其他你感興趣的當代重要飲食社會現象的說明與分析,並分析從社會學的角度提出 如何改善或解決相關的爭議 。 期末報告評分標準為議題重要性、解決方案創意、以及可操作性、實現性等。重 點在於發揮社會學的想像力與創意來鬆動或創造社會制度、結構或系統安排。  
6. 
加分報告 
3% 
同學可以選擇參加教師推薦與課程相關的演講,或者閱讀與課程相關的書籍(例 如延伸閱讀列出的書單)撰寫讀書心得(請事先與老師討論),寫成 1-2 頁的心 得報告。每位同學最多可以繳交兩篇,每篇視品質加總分 0-1.5 分,最多可以加 總分 3 分。繳交期限為 6/5 中午。 
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